紫微斗數(為什么感覺紫薇比八字...
109
2023-11-01
摶好讀《易》,手不釋卷,常自號“扶搖子”。著《指玄篇》八十一章,言導養及還丹之事。宰相王溥亦著八十一章以箋其指。摶又有《三峰寓言》及《高陽集》、《釣潭集》,詩六百余首。
能逆知人意。齋中有大瓢掛壁上,道士賈休復心欲之,摶已知其意,謂休復曰:“子來非有他,蓋欲吾瓢爾。”呼侍者取以與之,休復大驚,以為神。有郭沆者,少居華陰,夜宿云臺觀,摶中夜呼令速歸,沆示決。有頃,復曰:“可勿歸矣。”明日,沆還家,果中夜母暴得心痛幾死,食頃而愈。
華陰隱士李琪,自言開元中郎官,已數百歲,人罕見者;關西逸人呂洞賓有劍術,百余歲而童言,步履輕疾,頃刻數百里,世以為神仙,皆數來摶齋中,人咸異之。
大中祥符四年,真宗幸華陰,至云臺觀,閱摶畫像,除觀田租。
2、陳希夷傳
陳摶,字圖南,號“扶搖子”,毫州真源人。初生之時不能言,至四五歲戲渦水,水濱有一青衣老嫗引置懷中而乳之,其后即能言,敏悟過人。及長,經史一覽無遺。先生曰:“所學只足記姓名而已,吾將之游泰山,與安期、黃石輩論出世之法,安豈能與世脂韋汩沒,出入生死、輪回人間哉。”乃盡散其家業,惟攜一石鐺而去。
梁唐士大夫挹其清風,得識其面,如睹景星慶云,然先生皆莫與交。明宗親為手詔召之。先生至,長揖而不拜。明宗待之愈謹,以宮女三人賜先生。先生賦詩,賦曰:“云為肌體玉為腮,多謝唐王送得來。處士不興巫峽夢,空煩云雨下陽臺。”遂遁去。隱武當山石巖,服氣辟谷,凡二十余年。復移居華山,時年已七十歲矣。
常閉門臥數月不起。周世宗顯德中,有樵于山麓見遺骸生塵,迫而視之,乃先生也。良久起曰:“睡酣奚為擾我。”后世宗召見,賜號“白云先生”。一日乘驢游華陰,聞宋太祖登極,拍掌大笑,曰:“天下自此定矣!”太祖召不至,再詔,辭曰:“九重仙詔,休教丹鳳銜來;一片野心,已被白云留住。”太宗初年,始赴召,惟求一靜室,乃賜居于建隆觀為戶,熟睡月余方起。辭出,賜號“希夷先生”。
一日,遣門人鑿石,處于張超谷。既成,先生往造而曰:“吾其死于此乎?”遂以左手支頤而終。數日容色不變,肢體尚溫,有五色去封谷口,彌月不散。年一百一十八歲。
初兵紛亂太祖之時,挑太祖太宗于籃以避亂。先生遇之即吟曰:“莫道當今無天子,卻將天子上擔挑。”又遇太祖太宗與趙普,游長安市,入酒肆晉坐,太祖太宗左右。先生曰:“汝紫微垣一小星爾,軋處上次,可乎?”
種放初從先生,先生曰:“汝當逢明主,馳名海內,但惜天地間無完名。子名將起,必有物敗之,可戒也。”放晚年競喪清節,皆如其言。
有郭沆者,少居華陰,嘗宿觀下,中夜先生呼令速歸,且與之俱往,一二里許,有人號呼報其母卒。先生遺以藥,使急去可救。既至,灌其藥,遂蘇。
華陰令王睦謂先生曰:“先生居溪巖,寢于何室?”先生且笑吟曰:“華山高處是吾宮,出即凌空跨曉風。臺榭不將金鎖閉,來時自有白云封。”
一日,有一客過訪先生,適值其睡,見旁有一異人,聽其息聲,以黑毫記之莫辨。客怪而問之,其人曰:“此先生華胥調混沌也。”
先生嘗遇山女,山女贈之詩,詩曰:“藥而不滿笥,又更上危巔,回指歸去路,將相入翠煙。”
太宗聞先生善相人,遣詣南山,見真宗及還。問其故。曰:“廝役皆將相也,何必見王乎?”于是建儲之議遂定。
先生以易數授穆伯長,穆授李挺之,李授邵康節。以象數學授種放,放授盧江、許堅,堅授范諤。至今糟粕猶存也。
發表評論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