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頭條作者:洛陽晚報《洛龍區檔案館館藏資料集萃》( 上、中卷)相關報道截圖 近日,《洛龍區檔案館館藏資料集萃》(下卷)由鄭州大學出版社出版,至此該書上、中、下三卷全部出齊。下卷囊括了洛陽地區的重要歷史名人和其家族的資料,記錄了鮮為人知的姓氏起源和家訓內容。 收錄18個洛陽名門望族的館藏資料 “洛陽是十三朝古都,歷史上出過很多顯赫的名門望族,《洛龍區檔案館館藏資料集萃》(下卷)選擇了18個有代表性的名門望族進行展示?!痹摃骶帯⒙妪垍^檔案館負責人馬正標說,從2010年開始,洛龍區檔案館就開始組織人員到民間去尋找家譜。 馬正標介紹,《洛龍區檔案館館藏資料集萃》三卷既相互聯系,又獨立成章,上、中卷收錄近130種館藏家譜簡編、家譜序文等內容。(上、中卷報道見《洛龍區檔案館館藏資料集萃》出版 收錄近130種館藏家譜簡編等) 記者翻閱《洛龍區檔案館館藏資料集萃》(下卷)看到,該書收錄了洛陽白氏、程氏、關氏、郭氏、賈氏、孔氏、平泉李氏、劉健家族、呂氏、邵雍邵氏、司馬氏、孫氏、王姓、武姓、姚氏、楊氏、周氏、朱氏等18個洛陽名門望族的家譜等館藏資料。 這些家族中,有許多人與洛陽關系密切,如首級葬于洛陽的關羽,一代女皇武則天,晚年在洛陽居住18年、去世后葬在龍門東山琵琶峰的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唐代宰相李德裕,北宋學者邵雍,北宋大儒程顥(hào)、程頤兄弟,明代良相劉健等。 《洛陽晚報》曾刊發過劉健的往事。劉健,生于明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卒于明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字希賢,洛陽人。明英宗天順四年(公元1460年)考中進士,改庶吉士,入翰林。劉健在明朝中期任內閣大學士、內閣首輔,歷侍英宗、憲宗、孝宗、武宗,為“弘治中興”做出了重要貢獻。 關、王、武等姓氏主要起源于洛陽 馬正標介紹,在收入書中18個有代表性的名門望族中,關、王、武等姓氏主要起源于洛陽,賈姓的起源和洛陽關系密切,平泉李氏始于唐代宰相李德裕。 馬正標說,關姓歷史悠久,得姓有多個源頭。其中,來源于關龍逄(páng)的關氏史稱正宗。據史籍《姓源》《通志·姓氏略》記載,顓頊(zhuān xū)的后人名叫董父,在帝舜時期負責養龍,被封為豢龍氏。在古代,“豢”“關”二字同音通用,所以又寫作關龍氏。在董父的后裔中,多有以先祖封號為姓氏者,稱豢龍氏、關龍氏。在關龍氏族人中,有個人叫關龍逄,是夏桀執政時期的一位大夫,曾因功受封于黃河北邑,史稱其地為“關邑”。在關龍逄的后裔中,有取先祖的名字為姓氏者,稱關氏、逄氏,世代相傳至今。馬正標認為,關龍逄長期供職、生活在洛陽地區,因此關姓主要起源于洛陽。 王姓主要起源于姬姓和子姓,與周靈王之子王子晉、周代諸侯國畢國、周平王和商代大臣比干有關。因周代和商代曾定都洛陽,洛陽成為王姓最重要的起源地。 武姓的一個重要來源為姬姓,為周平王少子姬武之后,姬武的子孫以武為氏?!拔鋭t天認為自己是姬武的后代,因此她崇尚周代,不僅將洛陽改為神都,還在稱帝時定國號為周,可稱‘光復舊宅’?!瘪R正標說。 名門望族的家訓,主題多為勸孝和勸學 “在中國古代,家譜中基本上都會記載家訓,并要求家族子孫后代恪守。家訓是一個家族最寶貴的財富?!瘪R正標說,他在主編《洛龍區檔案館館藏資料集萃》(下卷)時發現,名門望族的家訓,主題多為勸孝和勸學。 如白氏家訓:“勿慕貴與富,勿憂賤與貧……游與邪分歧,居與正為鄰……千里始足下,高山起微塵。”勸告白氏子孫不貪圖富貴,要安貧樂道,遠離邪惡,親近正氣,踏實做事,堅持積累。 呂氏家訓:“傳家兩字曰讀與耕,興家兩字曰儉與勤,安家兩字曰讓與忍……不肖子孫,眼底無幾句詩書,胸中無一段道理,神昏如醉,則敗祖親成業,辱父母家聲。”提倡呂氏子孫耕讀傳家,勤儉興家,忍讓安家,還責罵不讀詩書的不肖子孫,辱沒家聲。 孫氏家訓:“百行之首孝為先,為人行孝是家庭和睦、繁榮昌盛的根本……”“行孝悌、務本業、教子弟、恤孤幼……重讀書、戒爭訟、培根基。”可以看出,孫氏家族也比較推崇勸孝和勸學。 “家譜反映的姓氏來源、家族名人和家訓等姓氏文化,是河洛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收藏并研究家譜,對弘揚河洛文化有積極作用?!瘪R正標說,洛龍區檔案館將繼續面向社會征集家譜等資料,希望市民積極捐贈。(洛報融媒 記者 余子愚)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