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四月天是農(nóng)歷還是公歷,假日...
478
2023-07-23
作者:杜一白
十九年前首次與老伴去芝加哥女兒家探親時,每逢雙休日,總要到中國城看看。除了購物,便是到華文圖書館借書,或電影、電視劇的錄像帶。由黃磊、周迅、劉若英、伊能靜等主演的電視連續(xù)劇《人間四月天》,就是在那時看的。它相當生動地演繹了詩人徐志摩與張幼儀、陸小曼、林徽因三位女性之間的婚戀、情感故事,頗具吸引力。新穎、別致的劇名,顯然源自于林徽因最著名的詩作《你是人間的四月天》。于是,趁機把原作借來,又重讀了一遍。其中愛情與親情的交響,確實頗為扣人心弦。而江南四月的獨特風光,被詩人點染得尤為動人。諸如“細雨點灑在花前”“水光浮動著你夢中的白蓮”“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在梁間呢喃”……真令我這個長期浪跡于北方的江南游子,感到格外親切,并牽引起不絕如縷的鄉(xiāng)愁。
我雖然出生在湖北的一座大城市,但由于要躲避日寇侵華的戰(zhàn)亂,從五六歲時起,便連續(xù)在農(nóng)村度過了八個四月天。高遠湛藍的天空,白云舒卷,廣袤如茵的草地,繁花似錦;連綿起伏的遠山,星羅棋布的湖港;牛背上的牧童,羊群后的少女,漁舟上的老人,秧田里的壯漢;柳枝上嘰嘰喳喳的喜鵲,花叢間翩翩起舞的彩蝶;溫潤清新的空氣,明媚燦爛的驕陽……大地高天,彌漫著一片遠離塵囂的和煦與靜謐。這樣的自然環(huán)境,使我在離亂中經(jīng)受的痛苦與憂傷,得到很大的緩釋和沖銷,心靈上感到莫大的慰藉。
抗日戰(zhàn)爭結束以后,我回到家鄉(xiāng)武漢,在一所重點中學繼續(xù)念書。有一次,語文課老師給我們聲情并茂地講授南北朝時期梁朝文學家丘遲的名作《與陳伯之書》。梁朝武將陳伯之叛國投降北魏以后,丘遲奉命給他寫信,既陳述利害,曉以大義,更以江南春天的美景和濃郁的鄉(xiāng)情,激起對方的故國之思、鄉(xiāng)關之情,促其歸梁。他精準而又生動地點染了故園的風景:“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此處的三月,顯然系指農(nóng)歷,換算成公歷就是四月,因此可說是一幅絕妙的古代精編版的“人間四月天”。第二年的三月即公歷四月間,陳伯之在壽陽率部八千歸降。從此,這描寫江南春色的千古名句,也深深鐫刻在我的心田。
物換星移。時光之水,一下子就流轉到了1957年4月。這是我生平第一次身處祖國北方。當時,我與五名研究生、進修生,正寄寓在北京西郊中關村的中科院文學所,師從同一位導師學習。首都的四月天,天廣地闊,云淡風輕,風光瑰麗,氣候宜人,另有一種壯美的風采和雄奇的氣韻,堪與婉約、嫵媚的江南之春相互輝映,不分伯仲。我們幾個人余暇時間喜歡結伴同行,游覽觀光,記得當時去得較多的地方,一是到頤和園的昆明湖上泛舟,而且每次總是要特意從氣勢恢宏的十七孔橋下,緩緩穿過,二是到圓明園遺址觀光憑吊,發(fā)懷古之幽情,談未來的夢想。此外,香山碧云寺、北海、景山公園、陶然亭等眾多去處,也都回蕩過我們的歡歌笑語,留下了我們青春的足跡。期間,我個人還有幸與一名同窗好友成功牽手。定情于有著三千多年歷史的國都,而且恰巧是在美好的四月天,應該說,這也是此生中值得紀念的一件“最浪漫的事”吧。
來源:沈陽日報
發(fā)表評論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