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算自己是不是大基數,100%和...
302
2023-09-25
近年來隨著養老保險制度的不斷規范,全國絕大多數地方的養老保險繳費基數上下限是60%~300%的上年度全口徑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
不同繳費基數,代表了繳納錢數的不同,60%、100%和300%相差懸殊繳費的情況下,養老金的差別究竟有多少呢?首先,養老金主要有哪幾部分構成呢?參加養老保險產生的養老金待遇,主要包括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構成,具體計算公式是全國統一的。至于過渡性養老金,主要是當地建立個人賬戶制度以前的繳費年限和視同繳費年限才有的,現在人們參保繳費情況下不會產生這樣的待遇。職業年金和企業年金,是國家建立的補充養老保險機制,沒有參加就不能享受。企業年金是非強制性的。一些地方還會為退休人員發放相應的補貼補助,比如說浙江省每人每月有基本養老金補貼150元,一些北方省份則是在冬季發放一定額度的冬季取暖費,像寧夏自治區去年標準達到了4563元和3120元。最后,萬一參保人去世,其家屬可以繼承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余額(余額是零的情況下,就不會繼承)。另外,其家屬還可以領取相應的喪葬補助金和撫恤金待遇。喪葬補助金待遇人人相等,撫恤金待遇跟繳費年限和領取養老金的時間相關,但跟繳費基數沒有關系。60% 、100%和300%基數繳費情況下,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會有怎樣的差別呢?基礎養老金,雖然說跟平均繳費指數有關,但又最終乘以繳費年限。如果說具體到每一年繳費的話,確實跟當年的繳費檔次相關。60%基數繳費12個月,基礎養老金可以領取0.8%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或者當年的養老金計發基數)。100%基數繳費,領取1%。300%基數繳費,領取2%。如果說我們的社平繳費基數(100%基數)是7000元,60%基數就是4200元,300%基數是21000元。如果退休時的社平工資是1萬元,那么每月可以領取的基礎養老金就分別是80元、100元和200元。如果社平工資是2萬元,基礎養老金就是160元、200元和400元。這種情況下就是未來社平工資越高,基礎養老金差距越大,高基數繳費就顯得越劃算了。但如果從比例來看,還是60%基數性價比更高。個人賬戶養老金,主要是個人賬戶余額除以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個人賬戶余額目前是按照繳費基數的8%形成的。4200元基數,每月記入個人賬戶336元;7000元基數,每月計入個人賬戶560元;21000元基數,每月記入個人賬戶1680元。目前個人賬戶的記賬利率是全國統一的,每年由人社部公布。近年來,一直在6%~8%以上。說實話,個人賬戶部分的積累,可比自己存銀行劃算多了。如果是同除以同樣的計發月數,個人賬戶養老金之比肯定是6:10:30。因此從個人賬戶養老金高低來看,300%基數繳費肯定是最劃算的。所以說,如果是單位職工繳費的話,由于職工個人繳費部分全部進入個人賬戶,肯定是基數越高越劃算。對于靈活就業人員,還是建議先保障基本的60%,收入高的話再考慮高基數繳費。發表評論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