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頭條作者:市井覓食記“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清明》·黃庭堅作為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的清明節,是一個兼具自然和人文兩大內涵的日子,既是仲春與暮春之交的自然節氣點,同時也是涵蓋了掃墓祭祖、踏青郊游兩大禮俗主題的傳統節日。隨著時間的推移清明節還逐漸融合了上巳節以及寒食節,可謂是“三節合一”,其意義之重想必大家都明白。如此重要的節日,自然是倍受人們的重視,在古代不僅要掃墓祭祖,表達對祖先的感恩、懷念之情,還要趁著這萬物吐故納新之時去郊外踏青、植樹、插柳,舉行拔河、射柳、蹴鞠等大規模的比賽,各種習俗活動那是相當的豐富精彩。在清明節這天的飲食上更是格外的講究,寒食節雖禁火,但人們依然制作出了各式各樣冷食的傳統食物以放在清明節食用,并賦予了安康順遂、福運皆至等美好寓意。這些食俗大部分都被保留、傳承至今,希望大家在清明節當日也記得吃,特別是“清明三寶”,無論貧富都要遵循傳統,莫丟了食俗,以求平安喜樂。清明第一寶:艾草俗話說“清明食艾,無難無災”,在清明節這日,南北方的人們總是會不約而同的準備一筐艾草來制作傳統節令食物,像清香軟糯的青團、艾草餅、蒿子粑粑,還有咸香美味的清明餃、清明飯等都是用艾草做成的。在古代,人們認為艾葉可以幫助驅毒辟邪,而且艾葉的營養價值很高,能夠很好的除濕氣,對于雨水較多的清明時節來說是利于身體健康的,所以這清明節是一定要吃艾草的,也是圖個好寓意,期盼接下來的日子順遂安康。給大家分享一道用艾草做的清明飯,清明可以在家做著吃,鮮香可口,寓意佳。推薦做法:【艾草清明飯】食材:艾草一把、臘肉一塊、胡蘿卜一根、大米、糯米1、艾草取嫩葉洗凈,放入開水鍋中,加少許食用堿,焯水10秒撈出剁碎,紗布包裹后沖洗幾遍,擠去多余水分,倒入無水無油的鍋中慢炒出香味盛出。2、大米和糯米混合用清水浸泡,胡蘿卜切丁,臘肉用淡鹽水煮一下,撈出切丁,另準備蔥花。3、起鍋放半勺豬油,倒入臘肉丁煸炒出油脂,放入胡蘿卜丁,加一勺生抽和兩勺鹽炒勻炒香,倒入艾草翻炒均勻關火。4、泡好的米放入電飯鍋里,倒入炒好的艾草臘肉丁,鋪上蔥花,加清水蒸半小時即可。清明第二寶:雞蛋在我國很多地區,清明節是要吃雞蛋的,據說只要在清明節吃了雞蛋,就寓意著一整年都會迎來好運,身體也會健健康康的,不會遭受病痛的折磨。清明吃雞蛋來源有二,一是源于人們對生命的尊祟,因為雞蛋在傳統文化中是生育和生命的象征,而清明的祭祖掃墓也正體現了人們有慎終追遠的生命意義,清明吃了雞蛋就意味著向老祖宗說明,家族的生命已延續更新,也希望祖先能保佑子孫能出人頭地。二則是因為古時候,清明前的寒食節是很受重視的,人們會在多日內禁火只吃寒食,而煮好的雞蛋是最好儲存的,吃著也營養飽腹,外出踏青也方便攜帶,久而久之這吃雞蛋的食俗便流傳了下來。時至今日,清明節吃雞蛋也不再僅限于煮著吃,也有不少人會烙成雞蛋餅食用,再加上春季里的時令蔬菜、野菜一起食用。給大家分別分享鹵茶葉蛋和韭菜雞蛋餅的做法,無論怎么做著吃都行,但要記得吃雞蛋。推薦做法:【鹵茶葉蛋】食材:雞蛋六顆、茶葉一勺、香葉、桂皮、八角1、雞蛋洗凈放入加了清水的高壓鍋里,蓋鍋蓋煮6分鐘左右。2、煮熟的雞蛋放入冷水里,降溫后撈出,將雞蛋輕輕的敲出裂紋。3、高壓鍋里接清水,放入三片香葉、兩枚八角、一塊桂皮和一勺茶葉,再倒入四勺醬油和適量的鹽。4、把雞蛋放進高壓鍋里,讓水沒過雞蛋,鹵20分鐘即可。推薦做法:【韭菜雞蛋餅】食材:雞蛋一顆、韭菜一把、面粉200克、鹽1、韭菜洗凈切碎,雞蛋打進碗里,加鹽打散備用。2、將200克面粉倒入碗里,加250克的清水攪拌均勻,面糊里倒入韭菜,再加適量鹽攪勻。3、平底鍋里倒油,油熱后倒入面糊,攤勻烙至面糊定型。4、淋上雞蛋液,等蛋液也定型后,翻面煎烙至兩面金黃即可出鍋。清明第三寶:棗糕在北方,清明節這日多有吃棗糕的食俗,根據《四民月令》中所述:“齊人呼寒食為冷節,以麯為蒸餅樣,團棗附之,名曰棗糕”。在過去每逢清明、寒食節前,家家戶戶都會取些酵糟用來發面,然后再放入紅棗一起蒸熟了等到寒食節禁火的那幾日來食用。香甜軟糯的棗糕,吃起來能為身體提供不少能量,飽腹頂饑還便于儲存,正是因為這棗糕是人們為了過寒食節而制作的,故而也多被稱為“子推糕”。將紅棗發糕的做法分享給大家,有時間的可以在家蒸些來吃,松軟香甜,棗香味濃郁。推薦做法:【紅棗發糕】食材:紅棗、紅糖、面粉、雞蛋、酵母1、碗中放五十克紅糖,打入一顆雞蛋,再加150毫升溫水攪拌均勻。2、倒入五克的酵母粉,放入三百克的面粉,攪成面糊。3、封上保鮮膜,放置在溫暖的地方發酵兩小時,倒入切好的紅棗碎和果脯翻攪均勻。4、容器里刷上一層油,倒入攪好的紅棗面糊,再嵌上一圈紅棗,放入冷水鍋里,先醒發20分鐘,再開火蒸20分鐘即可。——老井說——清明節的傳統食物豐富多樣并不局限于以上三種,每個地區也都有自己特定的食俗。像北方地區多會吃馓子,也有的吃冷餑餑、大麥粥、高粱飯、煎餅卷生苦菜或是夾了棗、核桃、豆子的大饃,基本都以面類的食物為主。而南方則多會吃些用米做的食物,比如菠菠粿、艾草糕、清明團子、清明粑、暖菇包等等,都各有特色,大家在過清明節的時候別忘了吃上一些,畢竟這也是尊重傳統、傳承文化的一種表現方式。我是市井覓食記,與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舊,興致盎然!喜歡專注吃喝玩樂市井小事,每日更新菜譜和美食趣聞,關注我,享受美食不迷路。#頭條創作挑戰賽#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