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頭條作者:河南衛視30年之后,面對170名潛艇官兵,62歲的核潛艇總設計師黃旭華或許會回想起,自己前往北京開會的那個下午。赫赫無名——隱姓埋名30年那是1958年的一個春天,32歲的黃旭華連行李都沒帶就前往北京。到了北京才知道,這次的任務是研制核潛艇。核潛艇是大國重器,肩負著保護核武和實現二次核打擊的重要任務。某種程度上,核潛艇的戰略意義甚至在航母之上。正因為此,核潛艇被軍事大國紛紛列為頂級機密。中國的核潛艇事業是真正地從零開始。頂尖的科研難度,意味著嚴苛的保密要求。年輕的黃旭華很清楚,“保密”這兩個字意味著什么。他沒有來得及跟父母家人告別,就仿佛人間蒸發一般,從親友們的身邊消失了。黃旭華和戰友們從此在一個荒涼的小島上扎了根。為了保密,島上不通郵,不通電話,只有經過偽裝的民船偶爾會靠岸送給養和信件。每次父母來信,問得最多的就是到北京去干什么工作?在北京哪一個單位?面對父母的關心,黃旭華只能在夜里對著信紙發呆。篳路藍縷——一把算盤造潛艇黃旭華出身醫生家庭,如果沒有意外,他本來也會成為一名醫生。但在躲避日軍飛機轟炸時,他忽然意識到,自己就算當醫生,一輩子又能救活多少人?而日本侵略者輕易就能炸死成百上千的國人。于是黃旭華發誓,一定要造出最強大的武器來保衛自己的國家,這才投身船舶事業。然而核潛艇的研制何其艱難?一艘核潛艇的發電量,可以滿足一座中等城市的照明用電。艇內僅控制閥門就有一萬多個,各種儀表達到幾千個,制造工藝之復雜堪比登天。但黃旭華和團隊的成員們缺乏計算機支持,只能靠手里原始的算盤與計算尺,與這些天文數字展開激烈的戰斗。在廣大科技工作者的忘我付出下,1964年,我國研制出第一艘核潛艇;1970年,我國第一艘核潛艇試航。1974年,我國第一艘核動力潛艇交付海軍使用。這在世界核潛艇史上也是罕見的高速度,中國成為繼美、蘇、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以身犯險——總設計師深潛第一人彈指間,30年過去了。1988年4月,我國核潛艇研制工作迎來了一個關鍵的日子。新型號核潛艇在交付海軍使用之前,必須按設計極限在南海進行深潛試驗。極限深潛試驗吉兇難料,誰也不敢保證,這個未知的領域是否會發生意外。“也許我告別,將不再回來……”在深潛試驗誓師大會上,戰士們紛紛拿出自己的遺書,唱起了《血染的風采》。潛艇官兵們以參加此次深潛試驗為榮,并報以犧牲的決心。但讓人們沒有想到的是,62歲的黃旭華當場宣布,要與大家一起下潛。“我是總師,我要對核潛艇負責,對艇上170名同志負責……”為了穩定大家的情緒,黃旭華帶著設計人員和戰士們座談,“《血染的風采》很好聽,我也喜歡唱,可這次我們要唱著‘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去把試驗數據成功拿回來!”黃旭華宣布將和大家一起下水后,現場瞬間沸騰了,之前的陰霾一掃而空。黃旭華與全艇官兵成功下潛至極限深度,指揮試驗人員記錄各項有關數據,成為世界上核潛艇總設計師下水做深潛試驗第一人。從此,中國核潛艇遨游在蔚藍的大洋深處,為保衛祖國和世界和平,釋放出巨大的震懾力。不朽功勛——少小離家老大回南海深潛試驗結束后,黃旭華順道回到廣東海豐老家。他的父親早已離世,他的老母親盼了30年,再次見到兒子時已經是95歲高齡。有人問黃旭華,“忠孝是不是不能兩全?”他回答說:“對國家的忠,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如今,黃旭華的母親也離開了人世。每年冬天,他都會戴上母親的一條舊圍巾。這時他才會感到,母親永遠和他在一起。2019年9月17日,為新中國軍事裝備事業隱姓埋名奉獻一生的黃旭華被授予了“共和國勛章”。黃老卻說:“這榮譽,不是屬于我一個人的。”《河大衛說》作者:王一一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