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奇圖片,《山海經》窮奇并非怪...
642
2023-10-14
《山海經》窮奇并非怪獸,乃是顓頊與少昊氏通婚后的部族圖騰
作者:亞布
《左傳》說:“少嗥氏(少昊氏)有不才子,毀信廢忠,崇飾惡言,靖譖庸回,服讒搜慝,以誣盛德,天下之民謂之窮奇。”
《史記.五帝本紀》也說:少暤氏有不才子,毀信惡忠,崇飾惡言,天下謂之窮奇。”
綜合《左傳》與《史記》,少昊氏其確實有一個不成器的后代“窮奇”,這個“窮奇”原本是一個人,或者一個部族,但在《山海經》里,這個“窮奇”卻以怪獸的形象,兩度出現。
《山海經·海內北經》載:“窮奇狀如虎,有翼,食人從頭始,所食被發。”
《山海經·西山經》載:“又西二百六十里,曰邽(guī)山。其上有獸焉,其狀如牛,猬毛,名曰窮奇,音如獆狗,是食人。”
基于《山海經》以上兩條記載,從漢朝到現在,注釋家們,一直把“窮奇”解讀為長翅膀的老虎,或者是長著刺猬毛的老牛。各種說法,無外乎都是怪獸。
其實這是儒家學者對史家《山海經》的誤讀。
儒家學者對“窮奇”的誤讀不僅于此,高誘更是根據《淮南子·墬形訓》記載:“窮奇,廣莫風之所生也。”注曰:“窮奇,天神也。在北方道。”直接把“窮奇”說成北方神。認為窮奇是“廣莫風之所生”,是風神的后裔,而非少昊氏不肖子。
造成這種誤讀的原因是,儒家學者根本不知道《山海經》是少典氏加密國家檔案,不懂《山海經》圖騰,硬是把人文組合的圖騰,看做自然界所有的動物,如此方寸大亂,連司馬遷老夫子都不得不推卻說:“至《禹本紀》、《山海經》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他倒也是比后來的高誘、郭璞謙虛的多。
我在《遺失的華夏·哈拉帕》和《左祖右社與陽城》兩部書中,一再強調《山海經》中,“其”字是圖騰,“有”字是族徽。
圖1 “其”和“有”字的古文字對比表
我們再看《山海經·海內北經》明明是說:“窮奇(其)狀如虎;《山海經·西山經》是說:“有獸焉,其狀如牛”分別使用了“其”和“有”字,而且兩個不同時期的圖騰與族徽,均是“食人”,也就是食俸祿的人。
《山海經·海內北經》“窮奇(其)狀如虎”和《山海經·西山經》“有獸焉,其狀如牛”,其實都是各家族互相通婚后,圖騰或族徽高度發展的產物。
下面我給讀者解讀一下《海內北經》和《西山經》“窮奇”族徽演變的歷史。
解讀一:
《山海經·海內北經》載:“窮奇狀如虎,有翼,食人從頭始,所食被發。”
《海內北經》本意是說:“窮奇”是顓頊虎部與少昊氏通婚的后裔,因此這種圖騰才虎狀有翼,“食人從頭始”,他們一出生就開始食俸祿。供給他們糧俸的農民,皆是剛剛脫離游獵進入農耕更的披發農民。
圖2 《左祖右社與陽城》書中破譯的顓頊印章
為什么說“窮奇”是顓頊虎部與少昊氏通婚的后裔?因為我們在《左祖右社與陽城》書中見過顓頊的族徽老虎“羅羅”,也就是夏朝西部話叫的“駱明”,而且顓頊是代任姓(少昊氏姓任,鳥圖騰)而王天下的,于是顓頊族徽老虎“羅羅”頭上插著兩根羽毛。但他的虎部后裔與少昊氏后裔結合之后,新的族徽就開始強化鳥語騰的形象了,便在老虎身上長出翅膀,叫做“窮奇。”
不僅《山海經》圖騰上有證據說:“窮奇”是顓頊虎部與少昊氏通婚的后裔。《淮南子·天文訓》也有“窮奇”是顓頊虎部與少昊氏通婚后裔的證據。
《淮南子·天文訓》:“不周風至四十五日,廣莫風至。” 劉孝標 注:“廣莫者,精大備也,蓋北風也,一曰寒風。”
為什么“不周風至45日,廣莫風至”?因此上古一年360天,按一年有八種風吹過計算:
360天/8風=45天
劉孝標雖然不太敢肯定廣莫風就是北風,但按伏羲八卦,不周風為西北風,西北再轉就是正北,因此廣莫風是正北風無疑。而且顓頊是玄武大帝,五行屬水,卦位在北。他與少昊合婚的后裔“窮奇的封地,也恰好在正北方,顓頊的卦位,難道這是巧合?
解讀二:
《山海經·西山經》載:“又西二百六十里,曰邽(guī)山。其上有獸焉,其狀如牛,猬毛,名曰窮奇,音如獆狗,是食人。”
我在《遺失的的華夏.哈拉帕》一書中講過:《山海經》中的《五臧山經》和《海內經》是黃帝《歸藏》卦象,五行吞八卦,分東、西、南、北、中五經。黃帝時代封侯為“有”,比如黃帝就是“有熊氏”;應龍是“有豹氏”;顓頊是“有虎氏”,他們分別是熊部、豹部、虎部首領。
《山海經·西山經》載:“其上有獸焉,其狀如牛,猬毛,名曰窮奇,音如獆狗,是食人。”一個“有獸焉”就說明了這時候的“窮奇”是完全被黃帝后裔,也就是顓頊后裔同化了的部族。
歷史就是這么不講道理,明明是被通婚(也可能是強迫通婚)同化了的少昊氏部族“窮奇”,早已屬于黃帝子孫,卻還硬罵人家是少昊氏不肖之子,個中含義,讀者自知!
-----以上節選自《遺失的華夏.哈拉帕》《左祖右社與陽城》
發表評論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