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姓由來,程姓的由來
602
2023-10-10
1、出自風(fēng)姓,以國為氏,為重黎之后。據(jù)《通志氏族略》、《廣韻》等所載,相傳上古時高陽氏委派其孫重為南正之官,掌管祭祀神靈;封重弟黎為火正之官,掌管民事。其子孫世襲該職。商時封重黎之裔孫于程(今河南洛陽市東,一說在今陜西咸陽市東),建立程國,稱程伯。其子孫后以國為氏,稱程氏。即河南或陜西程氏。 2、出自商、周之際的伯符之后。伯符乃重黎之后,曾向周王獻(xiàn)“三異之端”,即“泰山之車、井中之玉和雙穗之禾”,遂被封于廣平的程地,后世子孫以邑為氏,是為河北程氏。 3、以地為氏。據(jù)《萬姓統(tǒng)譜》、《元和姓纂》等所載,周宣王時有重黎的裔孫程伯休父失其官守,入朝為大司馬,又因克平徐方(即周之薛城,故址在今山東滕縣東南薛故城)之地,立有軍功,被封于程邑(今陜西咸陽市東,一說今河南洛陽市東),其后子孫有以官名為氏,稱司馬氏;又有以地為氏,稱程氏。 4、出自姬姓,為荀氏后裔所改,以邑為氏。據(jù)《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所載,公元前11世紀(jì)時,周公旦公封諸侯,周文王第10子(一說第17子)受封于郇(近山東臨猗縣),史稱郇侯、郇伯。春秋時,郇國為晉國所并,其子孫以原國名“郇”為氏,后去邑旁,加草頭為“荀”氏,春秋時,晉國公族叔受封于荀邑(今山西省正平縣西),其后以邑名“荀”為氏。又據(jù)《左傳杜預(yù)注》所載,春秋時,晉國荀氏的支子(非正妻長子或妾生子)食采于程邑(今山西新絳縣 1、出自風(fēng)姓,以國為氏,為重黎之后。據(jù)《通志氏族略》、《廣韻》等所載,相傳上古時高陽氏委派其孫重為南正之官,掌管祭祀神靈;封重弟黎為火正之官,掌管民事。其子孫世襲該職。商時封重黎之裔孫于程(今河南洛陽市東,一說在今陜西咸陽市東),建立程國,稱程伯。其子孫后以國為氏,稱程氏。即河南或陜西程氏。 2、出自商、周之際的伯符之后。伯符乃重黎之后,曾向周王獻(xiàn)“三異之端”,即“泰山之車、井中之玉和雙穗之禾”,遂被封于廣平的程地,后世子孫以邑為氏,是為河北程氏。 3、以地為氏。據(jù)《萬姓統(tǒng)譜》、《元和姓纂》等所載,周宣王時有重黎的裔孫程伯休父失其官守,入朝為大司馬,又因克平徐方(即周之薛城,故址在今山東滕縣東南薛故城)之地,立有軍功,被封于程邑(今陜西咸陽市東,一說今河南洛陽市東),其后子孫有以官名為氏,稱司馬氏;又有以地為氏,稱程氏。 4、出自姬姓,為荀氏后裔所改,以邑為氏。據(jù)《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所載,公元前11世紀(jì)時,周公旦公封諸侯,周文王第10子(一說第17子)受封于郇(近山東臨猗縣),史稱郇侯、郇伯。春秋時,郇國為晉國所并,其子孫以原國名“郇”為氏,后去邑旁,加草頭為“荀”氏,春秋時,晉國公族叔受封于荀邑(今山西省正平縣西),其后以邑名“荀”為氏。又據(jù)《左傳杜預(yù)注》所載,春秋時,晉國荀氏的支子(非正妻長子或妾生子)食采于程邑(今山西新絳縣 東北),其后以邑為氏,稱程氏,是為山西程氏。
發(fā)表評論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