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頭條作者:風兒和沙ing有些家長給孩子取名字就想取個筆畫少的,為啥呢?有的人開玩笑說是為了讓孩子在考試的時候,節省寫字的時間,從而為考試留更多的時間。這雖然是玩笑話,但我們在生活中確實有很多叫“一一”的孩子,“一”大概是中國漢字里筆畫最少的字了,那筆畫最多的字,你知道是哪一個嗎?上面這個字被稱為是中國筆畫最多的字,讀作:biang,二聲。細心的朋友會發現,這個字在字典里是沒有的,但在實際生活中,它是確確實實存在的。去過西安的朋友,肯定聽說過一種特色小吃叫:biang biang面。關于這個面,民間還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呢!相傳,有個窮秀才來到咸陽城。由于囊中羞澀,他已經好幾天沒吃東西了。說巧不巧,他來到了一個叫biang biang 面的面館,面條實在太香了,于是秀才就要了一碗。一碗面很快就見底了,可是秀才兩個衣兜空空,沒有錢結賬。怎么辦呢?吃霸王餐肯定是不行的。于是秀才就問:“請問biang biang 面怎么寫呀?”店小二沒啥文化,哪里知道這些,于是秀才就說:“我要寫出這個字,就免單!”店小二知道根本就沒有這個字,于是就答應了。
只聽秀才一邊寫一邊念道:一點飛上天,黃河兩邊彎;八字大張口,言字往里走,左一扭,右一扭,西一長,東一長,中間加個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留個勾搭掛麻糖,推了車車走咸陽。
店小二一看字就傻眼了,只得乖乖替秀才買單。
biang這個字雖然在現代詞典中沒有,但在民間廣為流傳,那這個字就是有它本身的意義。現在很多詞語也在慢慢消失,比如“解手”一詞,在很多老一輩的人心中,可以大概了解它的意思,但在很多年輕人中恐怕不太了解。希望很多字和詞可以好好保留下來,因為有時從一個詞背后可以看到一段歷史文化和一段故事。
中國筆畫做多的孩子是:biang,二聲,你記住了嗎?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吧~